一是加强危险源管理力度。对全市危险源进行调查摸底,识别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采取分级管理。对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危险源从危险地点、事故波及范围、危害特点、管理责任单位等方面进行地图标注说明,并实行动态管理,及时掌握危险源状态和管理状态。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区域、高危行业、部位和设备加强日常安全监管。建立经常性巡查制度,采取定期、不定期检查、突击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,加大巡查密度,发现问题,及时整改。
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。注重找准问题,既要善于发现表面问题,更要查找深层次的问题;既要发现一般问题,更要查找重大问题。对查出的问题分类建档,实行全过程监控,一抓到底。对不易发现或难以整改的隐患,把握“专家查隐患、书面下通知、挂牌抓整改、跟踪问成效”四个环节。
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。通过发放《公民安全常识》等宣传资料,对全市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、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,以及以“安全文化进社区、乡村、校园”、“安全生产月”咨询日等宣传活动为载体提高全民安全素质,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。
四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参与度。针对监管力量弱,监管面大的实际,通过设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牌,发放《隐患举报奖励办法》宣传彩页,鼓励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事故,提高全民参与,加强社会监督。
|